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11-26 来源:三峡集团 浏览数:4
近日,三峡集团首个绿氢“制储运加”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在内蒙古三峡乌兰察布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顺利完成调试。该项目由三
近日,三峡集团首个绿氢“制储运加”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在内蒙古三峡乌兰察布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顺利完成调试。该项目由三峡集团科学研究院(简称“科研院”)牵头研发,聚焦“制氢、储氢、运输、加注”四大核心领域技术攻关,完整覆盖电解水制氢、多元储运、氢燃料电池发电、氢气加注等关键环节,构建了“绿电制氢—多元储运—多场景应用”的全流程闭环,打造了一片聚焦技术验证与模式创新的绿氢“试验田”,助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氢能作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受到众多国家重视。绿色氢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如风电、光伏)通过电解水制取,是最清洁的制氢路线。该示范项目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正是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项目探索将绿氢“制储运加”产业链和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源网荷储”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氢电耦合”的新模式。
“我们不仅要探索氢的化工价值,还要挖掘其能源价值。”现场科研人员介绍,“全产业链平台中,氢既可以是‘荷’,也可以是‘储’。通过与储氢设备、燃料电池深度耦合,能够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长周期稳定存储,与电化学储能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增效的格局,完善新能源消纳与供给体系。”
为实现“氢电耦合”,项目在多个环节取得了关键进展。
在制氢环节,为精准匹配风、光资源波动性,项目采用了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设备,针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园区负荷调控需求的电解水制氢,进行系统设计并开展运行示范。该系统具备秒级响应能力,可有效适应新能源出力的间歇性与波动性。
在储运环节,氢气密度低、储运难、成本高是业界痛点。项目着眼于大规模、长距离的储运需求,应用了多压力等级储氢体系,同步建设可满足7日储存需求的低温液氢罐,探索出高压气氢与液氢协同储运的技术路径。
在加注与应用环节,项目充分考虑我国北方地区严寒环境特点,构建了适应零下30摄氏度低温工况的加氢测试平台,验证了加注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运行可靠性。系统实现“启-运-停”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可稳定支持35兆帕与70兆帕两种主流压力等级加氢站的试验需求。此外,项目配套建设的200千瓦/120小时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储能系统,验证了绿氢作为零碳能源的应用潜力。
据介绍,依托该基地,科研院已获批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Technology/show-414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