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8-30 来源:氢能之电解槽与新材料作者:张国辉 浏览数:5
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技术正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氢能领域的新宠。随着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的加码,这项一度被实验室束缚的
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技术正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氢能领域的新宠。随着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的加码,这项一度被实验室束缚的技术正在快速走向产业化战场。
近年来,AEM电解槽因其兼具碱性电解槽的低成本和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高效率潜力,成为全球氢能领域的热点技术。
它能够高效适配风光绿电的波动特性,是离网制氢场景的颠覆性解决方案。然而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落地,AEM技术曾面临巨大的“死亡之谷”。
01 政策东风强劲
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先进柔性离网制氢列为核心试点方向。
政策要求在深远海、沙戈荒、“高海边无”等电网薄弱地区,构建“风光氢储一体化”能源架构,配套电解槽规模不低于10兆瓦。这为AEM技术开辟了广阔应用空间。
多地政府也出台了具体补贴政策。例如内蒙古对绿氢项目每标方补贴0.2-0.4元,直接降低了绿氢生产成本。
欧盟碳边境税(CBAM)也推动了高耗能企业采购绿氢,为中国AEM技术出海创造了机会。
02 资本布局加速
资本市场已经开始了对AEM企业的“投资下注”。稳石氢能、北京未来氢能等企业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用于建设产能和开展材料研发。
清能股份推出了HET-A1000 5MW AEM电解水制氢系统,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高效、成本可控的绿氢制取解决方案。
聚石氢友凭借其阴离子交换膜技术荣获“2025绿氢技术突破奖”,该技术可使电解槽系统降低贵金属催化剂成本超30%。
03 产业化进程提速
2023年以来,国内多家AEM企业在技术突破、订单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稳石氢能、亿纬氢能、中电绿波、泰极动力等企业相继发布AEM电解水制氢新品。
单模块电解槽越做越大。泰极动力正式发布的100标方AEM电解水制氢系统,总功率0.5兆瓦,生产1立方米氢气耗电仅约4.8千瓦时。
国内企业正积极推进AEM制氢的商业化应用。稳石氢能中标了国外10kW AEM制氢示范项目;北京未来氢能也中标某央企电厂5kW AEM制氢项目。
04 挑战仍存
AEM技术仍需突破关键瓶颈。阴离子交换膜的长期稳定性需要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与交联工艺优化,解决碱性环境下的降解问题。
规模化应用经济性也需要通过量产线建设与工艺创新,推动绿氢成本降至1.5美元/公斤以下。
地缘政治影响也不容忽视。欧美对中国氢能技术的出口限制(如催化剂专利壁垒)可能倒逼国产替代,但也可能延缓技术迭代速度。
随着国家试点项目落地,AEM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主战场。其价值不仅在于绿氢生产效率的提升,更在于重构能源系统的柔性与韧性——在电网不可及之处构建独立能源单元。
未来3-5年是关键窗口期。若能在材料自主化、应用场景创新和政策协同上发力,中国有望在绿氢赛道的细分领域实现“换道超车”。
政策与资本的双轮驱动,正助推AEM技术跨越“死亡之谷”,迈向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shichangfenxi/show-1047.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