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行业分析   |  专家观点   |  海外市场   |  其他分析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市场分析 >专家观点 > 雷宪章院士:电氢协同 破解风光电力发展的困局

雷宪章院士:电氢协同 破解风光电力发展的困局

2025-08-2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 浏览数:7

近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内蒙古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2025氢能产业发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氢能产

近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内蒙古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2025氢能产业发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氢能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包头市召开。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在大会上表示,世界经济正在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是大国竞争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随着光伏、风电技术的加速成熟,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经济性日益凸显,带动新能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将达到28亿至30亿千瓦,较2020年增长5到6倍。与此同时,根据已发布的规划,到2030年,我国特高压线路将从2020年的25条,增加至42条,输电能力增长仅为41.4%,无法满足风光发电全额并网消纳需求。

雷宪章认为,采取“能电则电,能氢则氢”战略,通过电氢协同发展模式,可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他在报告中指出,制氢和储运氢成本高是当前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

离网制氢技术是破解电解水制氢成本困境的可行方案。

雷宪章表示,当制氢电价降至0.15-0.2元/度时,离网制氢将具备经济性。不同电解水制氢技术各具优势,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成熟度高、经济性好;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空间消耗低,动态响应能力强;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电耗低,能源利用效率高。离网制氢场景下,采用碱性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耦合方案,在风光发电时段进行绿氢氢气制取,在无风无光时段,将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切换至燃料电池模式,利用存储的氢气反向发电,维持制氢系统处于热备状态,可实现零碳制氢的闭环自洽。“基于氢能循环的‘闭环热备用’技术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解决方案。”雷宪章如是说。

液态有机储氢技术是破解氢储运安全与成本困境的重要方案。

液态有机储氢技术通过加氢反应,将氢气固定于芳香族有机化合物中,形成稳定的有机液态储氢载体,可以实现氢能的安全稳定储存。雷宪章表示:“液态有机储氢技术可利用现有油轮、油罐车等运输工具,实现‘运氢像运水一样方便,储氢像储油一样安全’。”

雷宪章在报告中指出,氢能以独特的物质-能量二象性,可实现二次能源系统从“电力单核”向“电氢双核”的基因级重构,将波动的电子转换为稳定的分子流。“电氢协同正重塑人类能源文明的底层逻辑。”雷宪章坚定地说。

雷宪章表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探索电氢协同、光农协同、光热协同、电力算力协同等就地消纳与外送相结合的模式,是破解完全依靠电网消纳风光新能源的困局,支撑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路径。


【延伸阅读】

阅读上文 >> AEM膜产业有哪些发展趋势?未来将面临哪些挑战?
阅读下文 >> 最新研报:欧洲炼油商可能掌握绿色氢发展的关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shichangfenxi/show-103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