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11-06 来源:氢能促进会 浏览数:2
11月3日,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锡林郭勒盟能源局、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中国产业发展
11月3日,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锡林郭勒盟能源局、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承办的“绿色氢氨醇产业集群推进会”在锡林浩特召开。
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安刚在会上表示,大规模储运技术是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只有打通大规模储运的技术限制,才能大幅降低终端用氢成本,氢能社会才能真正到来。

安刚表示,压缩氢气储氢、液氢储运以及氨、甲醇、有机液体等含氢介质储氢是氢能规模化储运的主要途径。在他看来,液氢是实现氢能规模化储运的有效途径。相较气态氢储运,液氢储运具有储存规模大、运输方便、低压安全、储重比大、纯度高的优点;对比液氨、甲醇及甲基环丙烷等含氢储氢介质,液氢储运具有有效运氢量大、总能量利用率高、储运成本低等优势。“在近中期产业发展中会出现‘绿电+氢、氨、醇’路线并行的局面,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当然这个氨、醇需要直接消纳,不是用来作为氢储运载体。”安刚说道。
在谈到液氢技术规模化应用路线时,安刚提出,需建立以液氢为储运介质的新能源电氢体系。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清洁低碳、成本低廉的优势与液氢储运技术产品状态稳定、便于规模化储运、利于分散使用的特点相结合,可有效规避风光发电周期性和氢液化能耗高等问题,实现新能源的优势互补与良性发展。具体来看,可在风光发电条件好、电价较低的地区,采用液氢储运技术,将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转换为液氢后,运输至氢气需求量大、电价较高的地区,直接应用与工业生产或通过液氢能源站,采用高压加氢或液氢加氢等方式,用于燃料电池汽车供氢。
安刚报告中指出,在“双碳”目标下,液氢主要承担三大核心角色:一是作为能源介质,液氢具有储运效率高、氢气纯度高等优势,在交通领域可用于燃料电池供氢,替代燃油发动机;在航天领域可用作火箭、超高音速飞行器等直接燃烧的燃料;在国防领域可潜艇等装备的动力供给。二是作为工业原料,液氢既可作为绿色原料,应用于炼钢、化工加氢等领域,也可作为工业特气满足半导体、电真空材料、硅晶片、光导纤维、特种金属冶炼等场景对高纯氢气的需求。三是作为储能媒介,液氢具有能量密度高、储能规模大的特点,40立方米液氢运输车可输能8.4万度电,相比之下,20兆帕管束车的输能量仅为0.85万度电左右。
安刚认为,液氢的发展路径与液化天然气(LNG)发展过程类似。LNG最初以高压气态形式储存并应用于乘用车,随着技术与应用的逐步成熟,液化天然气快速推广,实现了在重型运输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液氢的核心价值在于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解决脱碳背景下能源供应分散的问题。
据安刚介绍,航天氢能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航天试验基地,我国唯一的氢氧发动机试验研究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液氢生产、储运及应用技术研究单位,同时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目前,航天氢能已形成了完整的液氢应用技术体系,并发展为全球知名的能源装备供应与服务商,是氢气液化领域的领军者,加氢站领域的推动者,天然气提氦等特气制备与供应领域的生力军。目前,航天氢能已拥有成熟的0.3—30吨/天氢液化装备产品谱系,并将进一步开发50—100吨/天氢液化装备产品。2024年8月,由航天氢能自主研发的国产5吨/天氢液化系统冷箱成功产出合格液氢,系统平均能源为11.84kWh/kg。安刚表示,氢液化装备的产能越大,其液化能耗越低,如氢液化能力达到30吨/天以上,则能耗可降低至8-9kWh/kg。
“国内液氢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满足全球液氢项目示范与推广需求。”安刚如是说。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shichangfenxi/show-108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