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10-21 来源:瑞麟氢能 浏览数:5
电解水是一种通过电解液态水或水蒸气来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技术。在1 bar的压力下,液态电解槽的工作温度通常介于0℃(冰的熔点)和
电解水是一种通过电解液态水或水蒸气来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技术。在1 bar的压力下,液态电解槽的工作温度通常介于0℃(冰的熔点)和100℃(水的沸点)之间。然而,由于反应动力学的限制,实际运行中通常不会将电解槽冷却至低于标准温度(25℃)。为了降低电解槽的内阻,液态水的电解温度一般控制在50℃至90℃之间,同时还需考虑电解槽材料的稳定性。通过使用自增压电解槽,液态水的温度甚至可以超过100℃,但超过某一临界点后,只能电解水蒸气。这种工作条件被称为“近环境温度与压力”(Near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NATP)条件。
电解液态水时,通常使用pH值在0(强酸性)到14(强碱性)之间的电解质。由于中性电解质缺乏足够的载流子(Charge Carriers, CC),其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受青睐。为了提高电解效率,通常选择迁移率较高的离子作为载流子,如质子(H⁺)或羟基离子(OH⁻)。质子具有更高的迁移率,这得益于其特有的跳跃传输机制(Grotthuss机制)。虽然羟基离子的迁移率仅为质子的1/16,但通过使用高浓度的氢氧化钾(KOH)水溶液,可以有效提高其离子迁移率,从而提升电解效率。
在不同pH条件下,水分解的半反应式如下:
在酸性条件下:
- 阳极反应:H₂O → ½O₂ + 2H⁻ + 2e⁻
- 阴极反应:2H⁺ + 2e⁻ → H₂
在碱性条件下:
- 阳极反应:2OH⁻ → ½O₂+ H₂O + 2e⁻
- 阴极反应:2H₂O + 2e⁻→ H₂+ 2OH⁻
半反应的电极电势会随着电解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如下图所示,在碱性介质中,电极电势沿电势轴向下移动,进入pH电位钝化区,此时过渡金属(如镍、铁)表面形成钝化膜,从而获得保护。因此,廉价的过渡金属可以作为催化剂、管路和电解槽组件使用。而在酸性电解液中,电极电势向上移动,进入反钝化区,过渡金属失去保护,容易被腐蚀。因此,在酸性条件下,需要使用耐酸的贵金属(如铂族金属)作为电催化剂。
图:半室反应电极电势随电解液 PH值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为避免腐蚀问题并降低设备成本,近年来更倾向于采用类似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概念的“驻留电解质”系统,而非循环酸性电解液。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对昂贵材料的依赖,并降低对电解槽部件、管路及辅助设备(Balance of Plant, BoP)的腐蚀风险。
综上所述,电解液的pH值不仅影响电解反应的速率和效率,还决定了所需材料的种类与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电解效率、材料成本、设备寿命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电解质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Technology/show-392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