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制氢   |  储氢   |  运氢   |  加氢   |  燃料电池   |  氢能汽车   |  冶金   |  其他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技术应用 >加氢 > 发展新质生产力 领跑“成渝氢走廊” 中国石化四川首座自建加氢站投营

发展新质生产力 领跑“成渝氢走廊” 中国石化四川首座自建加氢站投营

2025-07-01 来源:四川新闻网 浏览数:4

6月30日,成都阳光明媚、草长莺飞。蔚蓝的天空下,一辆大块头的氢能卡车缓缓驶入位于中国石化天府机场服务区的加能站(以下简称

6月30日,成都阳光明媚、草长莺飞。蔚蓝的天空下,一辆大块头的氢能卡车缓缓驶入位于中国石化天府机场服务区的加能站(以下简称天府加能站)内。停靠氢能加注区,启盖、提枪、加注,伴随着轻微的“嘶嘶”声,不到10分钟,氢能就充满了车辆存储设备。满注后,这辆卡车可以零碳行驶600公里左右。

更环保、更高效、更智能。自此,一辆辆满载货物的氢能卡车将穿梭于广阔的巴山蜀水之间,跑出一条绿色低碳的“成渝氢走廊”,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领跑氢能 新质生产力的“四川实践”

天府机场服务区位于四川省简阳市S3天府机场高速路一侧,扼守成渝两地繁忙的货运通道之一——成资渝高速公路。从飞机上鸟瞰,服务区内的中国石化天府加能站罩棚由三片巨大的“螺旋桨”组成,极具视觉震撼。罩棚侧面的蓝色“氢能”字样与湛蓝的天空融为一体,清新养眼。

经过半年的升级改造,南北对站成功配备了整套加氢设备,成为中国石化在四川地区首座自建的加氢站。现场可以看到,所有储氢装置都被一圈2米的厚重防爆墙环绕,区域内设置了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氢能加注区罩棚上还设有抽气装置,有效避免氢气聚集;此外,所有加氢员工必须持证上岗,层层安防措施确保了加能站万无一失。

“今天,天府加能站氢能设备投运,标志着油氢‘双轮驱动模式’正式开启。”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川通过自建、合资、合作等多形式投营的加氢站达6座,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中国石化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引领我国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氢能交通领域,中国石化加快布局加氢网络,累计建成加氢站超140座,成为全球拥有、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企业。

今天,中国石化天府加能站氢能加注区正式运营,标志着四川氢能成为助力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的又一抓手。依托这条“成渝氢走廊”,中国石化联合车企推广氢能重卡、公交等交通应用,并探索氢能在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的替代。

“氢”力支持 中国石化与四川同频共振

逐“绿”而行,向“新”发力。在氢能发展之路上,四川与中国石化可谓同频共振。

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依托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工业副产氢,提出“2027年氢能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并通过《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政策路径,包括加氢站建设奖励、氢车高速通行费全免等超常规支持。当前,四川氢能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低温液态和固态储氢技术,突破“卡脖子”环节。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氢”力支持和中国石化力争成为世界领先氢能公司的愿景下,四川跑出了氢能发展的加速度:

2022年11月,西南地区首座管道供氢加氢母站——中国石化四川石油马店河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站日供氢能力达1吨,每天可为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加氢服务,全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7200余吨。

在四季阳光的攀西高原,西南地区首座高原加氢站—西昌月城加氢站让凉山氢能产业从“无”到“有”。

如今,四川地区首座自建加氢站投运,为公司进一步探索输氢管道加氢(子)母站、风电制氢加氢综合能源站等新应用场景奠定基础,构建出中国石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氢能应用格局。

氢能破局 有望扭转当前油品困境

不用加油,无需充电,3分钟充满氢就能跑上600公里,行驶中只排水全程零碳排放……这是东风汽车自主研发氢能源轿车“东风氢舟”的驾驶体验。

目前,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在内的41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发布了国家级氢能发展战略,把握“氢能浪潮”机遇。

“放眼全球,氢能总体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均有布局并各有优势,中国氢气产量、加氢站数量均为全球第一。美国拥有的输氢管道超过全球50%,日本则在燃料电池领域领先。”雨前顾问绿色低碳部部长闻道建介绍,目前,我国基本掌握了氢气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的生产工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0%。

在国内氢能之路上,中国石化无疑是第一梯队成员:在科研投入方面,《2022年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显示,中国石化以708件位居榜一;2022年产量增长至445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3.3%(注:2023和2024年数据未公布);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已成为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140座,占国内市场约30%;中国石化在新疆库车的绿氢项目已实现制氢成本18元/千克,通过光伏电解水技术降低绿氢成本。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石化重点偏向于绿氢制取和储运,技术已国际领先。一旦国内氢能在家用汽车领域实现突破,有望以氢能破局,扭转传统油品销量逐年下滑的困境。

中国石化四川首座自建加氢站投营,不仅是企业转型的缩影,更是中国新能源政策“地方先行”的典范,通过“油氢协同”重塑能源版图,为传统能源巨头转型提供范本。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博弈的双重驱动下,氢能产业的四川实践,正书写着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新篇章。(邓柯)

图/中国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行进中国丨“氢”装上阵!氢能源车加氢三分钟续航八百公里
阅读下文 >> 全国首台(套)氢气燃烧炉点火成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Technology/show-316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