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行业分析   |  专家观点   |  海外市场   |  其他分析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市场分析 >行业分析 > 单一能源走向多能互补——氢电融合

单一能源走向多能互补——氢电融合

2023-06-20 来源:氢能观察作者:张赢 浏览数:53

“未来,能源结构一定是氢电结合,可以上网的电用来上网,不能上网的电用来制氢”,国内氢能产业专家评价道。

“未来,能源结构一定是氢电结合,可以上网的电用来上网,不能上网的电用来制氢”,国内氢能产业专家评价道。

氢电融合是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消纳、100%零碳电力供给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制氢装置功率运行范围宽、功率变化率快,与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波动特性非常匹配。将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可有效降低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冲击,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十四五”时期氢能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中明确发电领域:结合增量配电改革和综合能源服务试点,开展氢电融合的微电网示范,推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应用实践。鼓励结合新建和改造通讯基站工程,开展氢燃料电池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示范应用,并逐步在金融、医院、学校、商业、工矿企业等领域引入氢燃料电池应用。

顶层设计高瞻远瞩,对氢电融合的微电网示范工程做出重要指示。作为世界上产氢量最大的氢气生产国,我国未来能源体系势必将以清洁能源为全面支撑,氢能将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逐年递增,氢能产业发展风口迅速来到,摒弃化石能源发电、构建新型储能电网迫在眉睫。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加氢站建设数量最多的国家,“十四五”期间将规模化推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有十几万辆,制氢项目不断签约落地……我国氢能产业正朝向积极趋势发展。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仍需要攻破具体难关。成本与技术仍是掣肘氢能发展的两大“门槛”,氢电结合既有助于电力消纳和存储,更将多能互补的优势完美体现出来。

近日,国内首个氢电耦合中压直流微网在浙江宁波投运,我国在氢电耦合技术上更进一步。

该项目是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配套示范工程,自2021年6月3日起正式启动,2022年5月正式开工,历史两年。据悉,该示范工程将成为世界首个电-氢-热-车耦合的±10千伏直流互联系统,包含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功率超过3兆瓦,制氢功率400千瓦,电池储能总容量大于3兆瓦/3兆瓦时。该项目实现了氢产业全链条相关设备全部国产化,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氢电融合是实现电能大规模、长时间存储的重要方式,氢及衍生气体可以在保证经济性的条件下实现大规模长周期储能,存储规模从百千瓦到吉瓦,存储时间从小时到季节,存储特性与电化学储能互补。通过构建电-抽蓄-氢耦合的混合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全社会负荷从秒级到季节的输出特性平移与优化,对于碳中和场景下全时段源荷能量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氢能与电能的耦合,是解决“双碳”问题的重要选择。氢能产业链非常长、应用前景广阔,它涉及上游的制氢、输氢、储氢、加氢,再到下游的用氢发电、供热、交通等,它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交通、发电、储能、新型利用等。

能源产业正在由单一能源发力向多种能源互补结合转变。氢能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方式,与电力耦合,实现氢电之间的灵活转换。

 

阅读上文 >> 国内氢能产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已进入实质爆发前夕!
阅读下文 >> 央视关注:重卡迈入“氢”时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shichangfenxi/show-72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