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11-28 来源:央广网 浏览数:0
央广网重庆11月27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周长江)在山城重庆,一只“氢鸟”正悄然展翅——它不烧油、不排碳,仅靠氢能驱动便
央广网重庆11月27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周长江)在山城重庆,一只“氢鸟”正悄然展翅——它不烧油、不排碳,仅靠氢能驱动便能翱翔蓝天数小时,刷新国产无人机续航纪录。11月26日,“2025中国向上·向‘新’出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探访其中的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如何以自主研发的氢动力无人机技术,赋能“低碳绿色飞行”,推动重庆智造飞向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新蓝海。

研究人员正在安装气瓶(央广网发 周长江 摄)
氢能驱动,优势独特
走进研究院实验室,实验台上陈列着两台氢动力无人机,研究人员正专注测试电机运行温度。“以我们的‘青鹞-10’四旋翼无人机为例,它搭载液氢能源系统,采用900瓦时/千克的高能量密度氢燃料电池电堆,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2-3倍。”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产品负责人唐煜翔介绍,“青鹞-10”续航时间达2.5小时,较传统锂电池无人机提升3倍,并具备快速补能、污染排放低等优势。通过创新散热与动力系统集成设计,该机型实现了氢燃料的高效转化与稳定输出,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长航时、低噪音、无污染”的解决方案。其性能指标已通过严苛测试,可在-30℃至45℃极端温域及4000米海拔稳定作业,填补了国产无人机在高原、极寒等复杂环境下的技术空白。

青鹞-10四旋翼无人机(央广网发 周长江 摄)
从实验室到产品化的跨越
“传统锂电无人机单次巡检需频繁更换电池,而‘青鹞-10’一次飞行即可覆盖更大区域。”唐煜翔举例称,该机型已在南方电网巡检、森林防护、巡逻安防等场景实现应用,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与作业风险。
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支持下,研究院团队联合民航部门完成多次高精度测试,验证了氢动力无人机在复杂空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数据显示,其连续作业能力较传统机型提升50%以上,在电网巡检中单次飞行即可完成几十公里线路检查,显著提高效率。

研究人员正在测试青鹞-10(央广网发 周长江 摄)
多元成果赋能低空经济
目前,团队在航空氢动力方向已申请专利34项,授权专利10余项,构建了从核心电堆研发到整机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技术体系。依托重庆低空经济政策红利,研究院已形成“青鹞”“青鸥”等多款氢动力无人机产品矩阵,覆盖6千克载重、48千米续航的基础型,到800公里续航的复合翼机型,满足电力巡检、边防巡逻、海岛运输等低空经济的多元化需求。
“氢能是国家‘十五五’战略的重要方向。”唐煜翔表示,研究院下一步将加速更多氢动力无人机量产,推动技术成本下降,并探索物流配送、灾害救援等多元应用场景。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Technology/show-415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