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8-15 来源: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 浏览数:0
8月14日,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项目——“面向eVTOL的航空氢能源动力系统技术研究与验证”项目启动会
8月14日,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项目——“面向eVTOL的航空氢能源动力系统技术研究与验证”项目启动会在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召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研究院负责组织协调各合作单位与专家团队,全面推进项目实施,明确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推动国内航空氢能动力系统技术突破。
会议汇聚了自治区、市、旗三级科技管理部门、专家组及项目协同单位的核心力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处副处长刘宇明,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蕾,伊金霍洛旗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玺隆等领导出席指导。会议专家组成员涵盖航空、材料、装备等多个领域,包括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宝音贺西,航空学院副院长毕俊喜,智能装备研究院副研究员高云峰,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江威,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正高级会计师石建超。项目协同单位涵盖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氢科学中心副教授胡志刚、呼和浩特市现代信息技术学校校长助理夏季风、内蒙古宝升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挺及工程师张正和,他们均深度参与课题攻关与关键技术落地环节。研究院方面,董事长兼项目负责人华剑锋、总经理蔺冀川、常务副院长胡文宇、低空经济中心主任刘慧泽等核心成员全程参会,共同就项目方案与实施路径展开研讨。
刘慧泽介绍项目情况
会议由常务副院长胡文宇主持,研究院低空经济中心主任刘慧泽围绕项目情况与实施工作方案作了详细汇报,内容涵盖项目目标、技术路线、研究内容、考核指标与交付成果、进度安排与关键节点,以及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等。
刘慧泽指出,航空节能减碳是实现交通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也是支撑“低空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续航时间短一直是制约应用的瓶颈。氢能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具备高能量密度、零排放的优势,可显著拓展各类电动飞行器的续航里程。但是,当前国内外航空氢燃料电池研发仍存在功率密度与效率难兼顾、环境适应性不足、储氢密度低等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将开展航空氢能源动力系统技术研究与验证,突破高功率密度航空燃料电池系统、强环境适应性氢能动力系统、高能量密度航空储氢系统以及氢能电动飞行器集成与验证等十余项关键技术,建设国内首个液冷燃料电池+液氢eVTOL动力系统,并打造涵盖设计分析、研发测试与飞行验证的全流程平台。项目依托基础平台、核心产品、关键部件与材料,产出核心知识产权,兼顾学术与工程成果,同时培养掌握航空氢能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人才,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产业化落地提供支撑。
宝音贺西对项目进行点评
专家组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在低空经济和氢能动力系统的前沿攻关与产业布局方面具有前瞻性,研究课题架构科学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可行,并就技术路线优化、指标考核细则及经费管理规范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会上,自治区科技厅委托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蕾向责任专家高云峰颁发聘书,进一步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保障。
王蕾对项目提出管理要求
自治区科技厅与会领导指出,该项目作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的重要实践,要秉持“起跑即领先”的战略定位,紧密服务自治区发展大局。她提出,科研成果要高产且与研究内容高度契合,切实解决自治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同时,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蕾表示,项目单位应建立健全覆盖全周期的内控制度体系,涵盖经费管理、合同管理、采购流程、安全保障、风险防控及科研管理等环节,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并常态化开展内部监督检查,以保障项目执行的规范性与高效性,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启动会标志着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面向eVTOL的航空氢能源动力系统研发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项目将在内蒙古实现产业化落地,推动氢能航空动力系统在城市通勤、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场景的应用,为我国氢能航空动力技术发展提供示范与支撑,并为未来低空交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Technology/show-355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