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8-04 来源:这里是朔州 浏览数:6
8月1日,山西首台自主研发的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功下线,标志着氢能产业已经从技术研发迈向产业化应用
8月1日,山西首台自主研发的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功下线,标志着氢能产业已经从技术研发迈向产业化应用的新阶段。
在双碳产业研究院年产500台氢燃料发动机生产车间内,这台165kW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系统首台套刚刚成功下线,它可实现在-30℃的严寒中稳定续航400公里以上,将为重卡、矿山等领域提供强劲的绿色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章俊良介绍,这台发动机具备多项国际领先技术,是完全自主开发的技术,所用的催化剂、膜电极的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202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与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立氢能源创新联合实验室,仅8个月就实现了氢燃料电池系统首台套设备成功落地。
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俊介绍,氢能燃料电池主要有续航里程长,-30℃无里程焦虑,环境适应性好,并且加氢时间短等优势,在交通领域是非常好的一个动力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沈水云介绍,这种“高校出技术、企业出场景、政府出资源”的模式,离不开平鲁区委区政府超前的战略眼光,将氢能产业定位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在政策设计、资源整合、生态构建上打出来一套组合拳,为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从0到1,从1到N的绿色通道。
在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功下线之际,平鲁区同步启动加氢站建设,并举行朔州文景氢燃料发动机整车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的6个项目覆盖公交客运、物流运输、重型卡车等多元应用场景,将推动氢能从生产端向终端应用延伸。
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俊介绍,下一步当第一座加氢站建成之后,围绕这座加氢站会有50辆重卡和10辆氢能公交运行,还将从制氢端入手,利用平鲁丰富的风能和光能发的绿电,通过绿电来离网制氢,通过绿氢来满足交通领域和化工领域的应用,为当地的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多的力量。
朔州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制、加、储、运、用”五大核心环节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致力于构建涵盖制氢、用氢以及氢气提纯、燃料电池应用、电解槽应用的“两横三纵”氢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实现“新能源+新产业”深度融合,为资源型地区实现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多元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平鲁区委副书记李斌介绍,平鲁区作为能源大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能源基地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转变。氢能重卡、氢能公交以及绿电制绿氢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平鲁区已率先构建起完整的氢能应用全产业链,实现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累了经验。下一步将持续加强人才和科研的投入,为打造晋北氢能产业示范高地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Technology/show-346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