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8-02 来源:能圆圈 浏览数:3
在江苏常州的地下,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千米深处的盐层中启动。这里不是矿场的延续,而是一次对地球馈赠的重新定义——人类正将巨
在江苏常州的地下,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千米深处的盐层中启动。这里不是矿场的延续,而是一次对地球馈赠的重新定义——人类正将巨大的盐穴塑造成储存绿氢的“天然银行”。
7月25日,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填补了我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领域的空白,同时将为破解氢能气态储存“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实践样本。
盐穴,这个在盐岩沉积层中人工建造的地质构造,有着近乎完美的密封特性。它的岩石结构致密,像一个被大地精心包裹的巨大气泡。盐穴储氢,顾名思义,就是将氢气储存在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盐穴中。
依托深层岩盐构造,盐穴储氢具备储量大、密封性强、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在储量方面,能实现大规模储存,单腔体积可达数万立方米,储氢量可达数十万标方,且适合跨季节储能;在安全性方面,盐岩的低渗透性和化学惰性可有效防止氢气泄漏和反应。
此外,盐穴储氢还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潜力。相较于地面储氢,盐穴储氢综合成本更低,且占用土地资源少。其规模化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国氢能产业链的完整性、安全性与自主性。
储存氢气看似简单,却是一项世界级的工程挑战。我们惯用的气体储存手段——高压气罐或低温液化——在氢气面前都显得力不从心。
首先是体积挑战。 常规的液化储氢虽能大幅压缩体积,但将氢气冷却至-253℃并维持液态消耗的能量远超其价值,仅适用于航天等特殊场景。高压气态储存同样不理想——即便在700倍大气压下,氢气密度仍极低(仅约为水的二十五分之一)。这意味着储存同等能量的压缩氢气,你需要一个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地面容器,其体积和成本都令人望而却步。
其次是安全难题。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爆炸事故。今年2月26日在山东淄博便在对天然气制氢装置泄漏的氢气管道带压密封堵漏过程中发生了一起氢气泄漏闪爆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非恒压状态会导致压力持续波动,类似于给气筒充气时的情形。充气时,气筒内部压力不断上升,充气操作会愈发费力;而当放气时,气筒内的压力则会逐步下降。因此,非恒压会直接影响氢气的安全以及储氢库的动式安全。因此,如何保持压力的稳定成为储氢的世界级难题。
地下盐穴则巧妙化解了体积与安全的双重困局。 这些天然形成的地下腔体本身规模宏大且结构稳固,无需额外建造巨型容器。深埋地层的岩盐层更是天然的密封屏障与承压外壳,不仅能安全承受储存氢气所需的超高压,更将可能的泄漏风险隔绝于远离人群的地下深处,相比地面储罐具有本质安全优势。向大地借空间与强度,成为规模化储氢的现实选择。
但随之而来的又有另一个问题:想让地下空腔承受巨大压力,就必须深挖,至少要挖到地下几百米上千米深才行。那要怎么挖呢?
盐是可溶于水的。这座储氢库巧妙地利用2口注采氢井和2口注排卤井水相互配合,基于“注氢排卤”和“注卤排氢”的恒压对偶盐穴储氢试验平台方案,通俗点解释就是,他们先向地下深处的厚盐层钻一个井,然后通过这个井注入淡水。水会溶解盐,形成高浓度的盐水(卤水),再把卤水抽回地面。如此循环往复,就像用一根精密的“水针”在地下“雕刻”一样,日积月累,一个巨大的空腔就形成了。这就完美地绕开了机械挖掘的难题,同时也能避免交变压力和温度的大幅变化,保证大规模储氢的安全性。
这座填补国内空白的储氢库的开工,远不止是一处设施的兴建。它更像一把钥匙,解锁了绿氢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瓶颈。盐穴储氢的潜力一旦铺开,就能真正打通“绿电→绿氢→绿能”的转化闭环。那些原本因间歇性而难以充分利用的风能、光能,将找到可靠的中转站,工业领域深度脱碳也因此拥有了坚实的后盾。当清洁的能源能够安然沉睡于大地深处,随时待命,人类驾驭可再生能源的底气才真正变得厚重。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Technology/show-345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