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头条聚焦   |  企业动态   |  产业政策   |  海外动态   |  会议报道   |  终端报道   |  项目信息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行业资讯 >海外动态 > 一文读懂!欧盟低碳氢新规详解

一文读懂!欧盟低碳氢新规详解

2025-11-24 来源:全球氢能网 浏览数:21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已经批准了预期的授权法案,该法案规定了计算低碳燃料温室气体减排的方法,并于2025年11月21日在欧盟官方公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已经批准了预期的授权法案,该法案规定了计算低碳燃料温室气体减排的方法,并于2025年11月21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表。

由于成员国未就授权法案的内容达成一致,发布授权法案的时间表已被延长。此外,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利用这个机会将批准时间从7月延长到11月。

《授权法案》是对《氢和天然气市场一揽子计划》中规定的规则的补充,将在《欧盟官方公报》公布20天后生效。

政策框架

《授权法案》是旨在为运输和工业中使用的可持续燃料创造市场的立法框架的一部分。

为了理解低碳燃料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有必要对可再生燃料进行简短的了解。欧盟已经通过制定政策(即2018/2001年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推动可再生燃料的市场吸收,使可再生燃料能够进入市场,并使海上运输、航空和工业等所谓难以减排的行业脱碳。委员会制定了在不同部门使用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RFNBO)的目标。2023年颁布了两项授权法案,为可被视为RFNBO的内容制定了相当严格的规则。

随后,在2024年6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氢和天然气市场一揽子计划》,包括一项指令(2024/1788)和一项法规(2024/1789),以促进可再生和低碳气体和氢气进入能源系统。尽管可再生氢是最符合欧盟气候目标的,但其生产规模可能不足以满足欧盟的预期需求。因此,低碳燃料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中短期内。

2025年11月通过的新授权法案(2025/2359)对指令2024/1788进行了补充,规定了评估低碳燃料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方法——本质上是制定了可被视为低碳燃料的规则,这对投资至关重要。与RFNBO不同,低碳燃料没有特定部门的百分比目标(除了ReFuelEU燃料航空条例(2023/2405)下的航空低碳eSAF目标),但它们仍然可以为运输和工业的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区分可再生氢和低碳氢

氢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生产途径产生。可再生氢主要通过可再生电力电解生产,而低碳氢可以通过各种生产方法生产。

与化石燃料相比,低碳和可再生氢都必须实现70%的减排,但可再生性要求只涉及可再生氢的电力含量。

另外,当涉及到电解制氢时,只有用于生产可再生氢的电力必须满足RFNBO授权法案1184/2023中对电力生产的要求。

授权法案的方法

《低碳授权法案》中规定的方法与关于RFNBO的第1185/2023号法规类似,也采用了生命周期原则来计算排放量,考虑到燃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排放量。

低碳氢可以通过各种生产方法生产,例如电解或蒸汽甲烷重整与碳捕获,并且考虑低碳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方法必须考虑各种材料和能源投入的排放。

因此,授权法案包括能源和材料投入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标准值表,以及计算电力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电解产生的低碳氢气

根据《授权法案》,电力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国家或投标区层面确定。计算电力的温室气体强度的规定考虑了与用于发电的燃料的燃烧和供应有关的所有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授权法案还包含了用于电力生产的投入物的标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或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不使用任何燃料,因此可再生电力的碳当量排放量被认为为零。

授权法案将核电在低碳燃料生产中的地位留到以后解决,并指出委员会应评估引入替代途径的影响,特别是考虑到2028年7月1日之前核电厂的低碳电力。

碳捕获和低碳氢

温室气体强度计算将碳捕集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的减排量考虑在内。从低碳燃料生产中捕获的碳可以储存在地质储存地点,也可以永久地与《授权法案2024/2620》中列出的长效产品(包括碳化水泥和混凝土)化学结合。

认证

LCH的认证框架在指令2024/1788中规定,并与可再生燃料认证框架保持一致。与非自愿认证机构一样,LCH认证也可通过自愿计划进行。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桑普拉斯加速布局氢燃料组件测试系统服务中国
阅读下文 >> 总容量710MW!德国两个氢基电网平衡项目选择ITM Power电解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news/show-747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