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头条聚焦   |  企业动态   |  产业政策   |  海外动态   |  会议报道   |  终端报道   |  项目信息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行业资讯 >头条聚焦 > “氢”云直上临空港

“氢”云直上临空港

2025-08-13 来源:武汉临空港 浏览数:11

近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凤栖里,新近摘牌落地东西湖区的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正着手推进氢能装备制造基

近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凤栖里,新近摘牌落地东西湖区的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正着手推进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三伏天气,湖北交投集团氢能产业发展平台正紧锣密鼓推进项目落地东西湖区。氢能装备研发智造“国家队”入场,湖北氢能省级链主企业加持,东西湖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全链条生态轮廓初现。


dad6a9fbb245484596056a64fbffbca4.jpg

向新向绿,武汉临空港水碧天蓝。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启未来、“氢”装上阵,迈上绿色发展新征程的东西湖区,加速将产业创新高地规划变为现实图景。



稿定设计-1.jpg


正午,国家网安基地核心区,北立传感器技术(武汉)有限公司(下称“北立传感”)无尘车间,公司创始人李龙博士正在测试高性能气体泄漏感知器件核心参数。


这一天,距科技部立项刚满7个月,北立传感已先期攻克MEMS(微电路)技术,实现低能耗目标,目前正模拟-20~75℃应用环境,以期实现长寿命要求。


ae43707684024f6cb56984f22f3758b8.jpg

李龙(右)与研发团队商讨技术参数。


氢是实现零碳排放的终极能源,中游输氢上下衔接制氢、用氢两大环节。如何通过长距离输氢,将清洁能源送至千家万户?高精度传感器件,无疑是保障氢能终极应用的安全卫士。


去年12月底,北立传感入选“长距离大规模纯氢和天然气掺氢输运”国家重点专研项目。


这是一次长达10年的应考。


10年前,李龙手握项目书在其他城市接连遇冷,同学一句“来武汉、一起干”,让北立传感在东西湖区国家级孵化器落地,凭科创之力在传感器研发生产领域出圈、出海。


2022年5月,北立传感参与国内首个天然气加氢试验站建设,在氢能领域崭露头角。


中国石油大学牵头的这场技术突围,将一定比例的氢气掺入天然气,提高燃气热值、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北立传感研发的侵入式氢气分析仪和气体泄漏报警器,各司计量、安全之责,为掺氢输氢提供双重保护——


分析仪在管道内灵敏探测气体混比,适时数据联动控制平台;布局在管线节点和连接阀处的报警器,可实现1PPM的泄漏探测。这一数值,相当于在100万个单位气体体积中,探测到1个单位的目标气体。


2023年12月,加氢试验站总装投用,进入长周期稳定验证阶段。


输氢技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民生保障,李龙深感责任重大。在接下来的国家重点专研项目中,他带领报警器研发专班日夜赶工。


4个月前,李龙团队拿下MEMS,将状如家用水表大小的报警器压缩至手机大小,实现极限降耗。


e8d8dc3b04484845b6faa9e8b3532bce.jpg

报警器改型前后体积对比。


李龙透露,研发团队正紧盯10月中期验收发力,迎接明年4月的最终验收。他表示,北立传感将在项目验收后编纂技术标准,实现一个产品一部标准,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贡献“东西湖智慧”。


目前,中石化集团正与北立传感商洽B轮融资事宜。“中字号”强力赋能,北立传感深嵌氢能中游产业链。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在东西湖区氢能装备产业“一区两片”规划里,北立传感与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氢能装备制造基地,联袂构成北片集聚区。


九通路旁,依托武汉长兴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兴集团”)自研基地打造的东西湖区氢能装备南片集聚区,湖北首套绿电制氢装备生产线研发喜讯连连——


首台每小时产氢量1000立方米碱性水制氢电解槽,今年2月下线后运抵权威机构检测,配套5.7MW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源系统已在4月完成测试定型。


这套电源系统采用全控整流技术,自主研发的核心控制算法和软件系统,可精准实现输出电压和电流宽范围调节,具备恒流、恒压、恒功率等多种运行模式,可适配多种主流电解槽,在以新能源作为供电电源的制氢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我们已经具备拿出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长兴集团氢能项目负责人透露,新一代高性能版电解槽已投入研制。


b0d7ae7c7ef14ff9b11a982ac503db5f.jpg

长兴集团已完成首台电解槽总装。(企业供图)


勠力创新,终有回报。


2014年,长兴集团推出国内首套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并在武汉地铁4号线投用,央视《新闻联播》就此报道,“我国地铁线供电系统全部实现中国制造”。


10年之后,长兴集团锚定绿电制氢装备研发,快速在氢能产业上游取得突破。


北立传感十年蓄力,长兴集团十年转型。两家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本土企业,扛起了东西湖区氢装研发两片并进的基础格局。



稿定设计-2.jpg


5日下午,东西湖区革新大道中段,一辆载有30吨运动饮料的氢能重卡,在中国石化氢能综合能源站加氢后,从汉宜高速驶往宜昌。


这是湖北安捷楚道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安捷楚道”)执行物流快单的寻常镜头。


氢能重卡往来穿梭,汉宜高速因此成为全国高速公路首条氢能示范线,入选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案例。


这一场景,作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典型实例,走上今年4月9日的《人民日报》。当日头版《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一文描述:在湖北武汉,氢能重卡行驶于汉宜高速,仅需10分钟“喝”满氢气便可续航400公里,全程零碳排放。


8a443190194749a09b902c0daf06bc82.jpg

汉宜高速氢能示范线加氢站。(企业供图)


“这是对创新发展的最高褒奖。”安捷楚道总经理王其兵介绍,2023年11月,在东西湖区落地发展23年的湖北安捷物流有限公司,在率先完成物流企业数字化改造后,牵手湖北交投控股上市公司楚天高速,合资成立安捷楚道,实现湖北氢能物流运输应用“零的突破”。


首批30台氢能重卡上线,一年可减碳6570吨。之后,安捷楚道陆续开通武汉-成都、武汉-苏州双向常态化运营线路,沿长江经济带链接成渝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打通长达2100公里的氢能物流大走廊。


相比传统油车,零排放、低成本、强续航的氢能重卡,运输效率提升30%。氢能车-加氢站-示范线联动,构建了制氢、储运、加注、应用闭环生态。


绿色通道不断延伸,促成湖北高速“3线14站”氢能补给站规划、建设落地。


截至今年1月2日,氢能示范线加氢总量突破100吨,车辆安全行驶里程超过90万公里。


3月31日,安捷楚道氢能重卡完成武汉至郑州1200公里往返运输任务,打通“鄂豫氢走廊”干线物流通道。


f47b1049c1dd403e8ac1ccc8cf149967.png

安捷楚道打通鄂豫氢走廊。(企业供图)


拓新,没有止境。


王其兵介绍,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华北、西南富氢产业带更具加氢成本优势,安捷楚道据此延伸氢能物流服务触角——


由武汉北上,安捷楚道穿越中原城市群链接京津冀城市群,形成纵向氢能大通道。


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西向连通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新的横向氢能大通道。


由关中南下,穿越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链接陆海新通道,又将形成新的纵向氢能大走廊,与长江经济带氢能大通道形成交叉循环。


“两横两纵”氢能通道,桥接9大城市群,对接东、南两向出海大通道,以氢能应用肌底,描绘武汉氢能物流“九州通衢”恢弘场景。


4ebc42c77a86479c85cd57c74042094f.jpg

王其兵(左)查看线路运营情况。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数次来汉商洽,谋划拷贝安捷楚道“东西湖样本”,拓展河南乃至华北地区氢能应用场景。


驰骋经济干线,安捷楚道积累了氢能重卡应用场景最为丰富的工况数据,引发氢卡厂商热力关注。截至今年6月,安捷楚道已承接包括东风公司4个车型在内的10家车企共14款氢能商用车路测验证。


6月底,安捷楚道定制的300千瓦氢能重卡如期交付,这款长续航氢卡,1次加氢可行驶500公里。


向新而兴,激扬梦想。


立足武汉汽车工业研发总装优势,安捷楚道计划开发巨量数据资源,通过反向哺育,拟推自有品牌氢能源车型及汽车后市场,成为贯通产学研用乃至服务的全链条集成供应商。


培植创新企业,引发产业变革,东西湖区氢能应用“试验田”收获满满。



稿定设计-3.jpg


创新发展,时不我待。


在2024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首次提及。


武汉市人大代表、长兴集团总经理李蕾,曾在“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提出,建设氢能产业园区,引导氢能装备优质企业聚集。


建议背后,长兴集团面对风光电产能提升、新能源转化势差的机遇,一期投入近3000万元立项氢能装备课题,在2023年底完成关键环节中试。


当年4月,集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于一体的革新大道中国石化氢能综合能源站,获批华中地区首张氢能源燃气经营许可证。安捷楚道据此将氢能物流覆盖武汉城市圈,湖北氢动力公司旗下日均有100辆氢卡在此加氢。


e3d0dca1b8bd496eadbf8e5b2ceabc27.jpg

华中首张氢能源燃气经营许可证。(资料图)


用氢场景日益丰富,李蕾看到了制氢装备研发的价值。


彼时,武汉陆港枢纽获批、深度推进国家网安基地建设的东西湖区,开启动能转换、能级提升的第四次创业,聚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李蕾的建议,迅疾得到回应——2024年4月,东西湖区出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培育发展氢能新兴产业,鼓励传统设备制造企业向“零碳化”方向发展。


是年6月,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相继发布,聚焦未来能源等6大方向,其中氢能在未来能源板块中位居第一。


一个月后,长兴集团在自研基地搭建湖北首套绿电制氢装备生产线。


打破国内仅有电解制氢示范性项目僵局,东西湖区率先拉开产业化应用,氢能“研-制-储-用”起势“出圈”。


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推动力和企业主体创造力,推进氢能强省建设。


全力扶持与不负重托,实现了政策引导与企业科创的“双向奔赴”。


如今,长兴集团氢能装备研发基地与安捷楚道用氢场景呼应,将东西湖区氢能产业新生态托出水面,在径河南北形成两个氢能装备研发集聚区。


4ab3af0bfad54c16a1a5d728f6663c7b.jpg

北立传感专研项目核心配件试产现场。


面对未来产业蕴藏的巨大可能,东西湖区持续打出政策引导、项目招引、园区培育“组合拳”,不断加力氢能赛道。


2024年,东西湖区按照产业图谱和产业链提升发展路线图,密集出台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相关方案。


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持续优化供给侧、推动制造业扩大规模,以新能源材料为重点抢滩产业新赛道,加快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布局。


梧桐青青,有凤来栖。


2024年11月,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在东西湖区完成注册。今年5月,其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摘牌选址径河北岸凤栖里。项目总投资约3.57亿元,计划用地119亩,重点开展制氢、供氢、加氢等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并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打造国家级氢能装备检验检测中心。


中国石化是被国资委遴选的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东西湖氢能产业迎来“国家队”入场。


时值三伏,武汉迎来气温最高时段。湖北交投集团氢能产业发展平台公司——湖北楚道氢能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速落地签约,湖北氢能产业链链主即将在东西湖就位。


1de3cc754b26420cbe9700e02639e727.jpg

长兴集团研发人员现场讨论电解槽总装参数。


链主咸集,未来可期。


当下,武汉加速向“中国氢都”“武汉氢谷”迈进,初步形成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中心和氢能枢纽城市。


东西湖区正在拟定全区氢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今年将围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全链条,实施精准招商。依托氢能等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链上京津冀丨氢能产业链:“氢”装上阵 下好“一盘棋”
阅读下文 >> 东德实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 “小巨人” 企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news/show-667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