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头条聚焦   |  企业动态   |  产业政策   |  海外动态   |  会议报道   |  终端报道   |  项目信息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行业资讯 >头条聚焦 > 抢滩万亿氢能产业,“三桶油”跑马圈地加紧布局

抢滩万亿氢能产业,“三桶油”跑马圈地加紧布局

2022-11-17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数:134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在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按照氢能中长期规划部署,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在氢能规范管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以及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有关政策和规定,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发挥区域优势,促进氢能合理布局。

 “氢能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在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按照氢能中长期规划部署,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在氢能规范管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以及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有关政策和规定,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发挥区域优势,促进氢能合理布局。
 
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共计17个氢能产业重点项目进行了启动、投产、签约仪式,覆盖氢能交通、发电、储能以及智慧能源系统、氢水种养殖等多个领域。
 
沈竹林表示,要推动重点领域深度减排脱碳,扩大清洁低碳制氢供给,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探索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氢能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氢能的高效供给体系,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重型机械设备等的应用,促进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等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拓展氢能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氢能作为能源转型中备受瞩目的一环,拥有万亿蓝海市场。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冯宪高日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市场前景来看,未来国家的用氢需求预计要达到上亿吨,用氢要扩展到交通、建筑的采暖、发电厂的调峰和氢气冶炼等领域。
 
川财证券在最近的月报中分析称,今年以来,我国氢能领域已完成35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63亿元,资本加速进入氢能领域。未来随着更多氢能投资项目落地,产业协同效应将逐步凸显,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并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下称《规划》)。该《规划》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该《规划》明确称,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得益于上述政策端的大力支持,相关产业的开发和落地也在加速。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此前公开表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中央企业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在内的全产业链,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
 
今年以来,传统能源企业如“三桶油”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海油(000883.SZ)以及其他央国企如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三峡集团(600900.SH)、中国电建(601669.SH)、中国能建(601868.SH)等相继公布了氢能产业布局。
 
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中国石化,在氢能领域“下了血本”。
 
据公司2022年半年报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营销及分销板块支出30.7亿元,主要用于加油(气)站、“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和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今年下半年,该公司计划在营销及分销板块支出206.3亿元,依旧是主要用于加油(气)站、“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和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
 
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马永生在业绩说明会中表示,中国石化积极发展新能源,布局大型炼化基地的绿氢规模化生产应用,有序推进国内加氢站网络建设,与产业链企业共同搭建氢能创新发展平台。集团将与产业链企业共同搭建氢能创新发展平台,推进绿氢应用。
 
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也在近年来积极布局氢能,发力能源转型。
 
2018年起,中国石油从加氢站开始涉足氢能领域,2021年成立子公司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与氢能研究所。截至目前,中国石油氢气产能已超过260万吨/年。同样地,2020年,中国海油从加氢站开始涉足氢能领域,2020年利用海上风场优势开始入局海上制氢,2022年4月成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
 
不过,氢能产业要想实现经济性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
 
“目前在布局氢能的企业属于‘跑马圈地’的时候,基本没有挣钱。未来一方面通过碳税的调节,激励原来搞煤化工的去做绿氢,另一方面对绿氢进行补贴。但是,大家都很看好氢这个方向,我认为让氢能以经济性的形式发展起来的话,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冯宪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就目前国内制氢、运氢、储氢等重要环节的难点问题,冯宪高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目前的难点,第一个,在运氢方面,管道输氢的口径做得不能太大,不能像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那样,一条管道一年输送200——300亿方,输氢的管道做得不能太大,最多就做到610的口径,另外一个压力做得不能太高。基于这两点,所以氢最终从西部到东部作为能量输送主要是以‘电’的形式。我们分布式地把氢‘制’出来后又汇集到一块儿,然后找一个大的发电厂给并网。目前还有一种运氢的方式,就是采用车载液化,这部分还有一些技术难点需要突破。”
阅读上文 >> 中能建甘肃酒泉风光氢储及氢能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签约!
阅读下文 >> 陶瓷膜!大众氢燃料车续航达2000公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news/show-42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