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电科院申报的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碱性电解制氢过程多相/多场/多时间—空间尺度耦合规律和仿真技术研究》成功获批。
该项目针对风光发电等波动性电源制氢场景中,碱性电解槽因内部多相/多场跨时空耦合而产生的复杂技术难题,旨在突破以往仅从电解槽单一或若干场角度出发解构复杂机理过程的局限性,揭示波动工况下多相多场无法协同响应引起的电极失效衰变机制,构建工业尺寸电解堆高精度数值仿真模型和快速计算方法,掌握电解堆内部参数运行规律及调控方法。该项目研究成果将为新一代适应波动电源的绿电消纳与制氢系统安全运维提供理论支撑。
本次项目的成功获批,标志着电科院在氢能关键技术基础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国家“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科院依托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电力氢能(氨能)安全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持续深化在绿氢制、储、输、用全链条的技术攻关与布局,为我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