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头条聚焦   |  企业动态   |  产业政策   |  海外动态   |  会议报道   |  终端报道   |  项目信息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行业资讯 >项目信息 > 榆林氢能项目开标:储氢三强同场亮相,国内技术格局渐明

榆林氢能项目开标:储氢三强同场亮相,国内技术格局渐明

2025-11-08 来源:艾亚特 浏览数:2

11月3日,榆林零碳产业园氢能(制氢)示范项目加氢装置设备采购(二标段——中低压瓶组、低压瓶组二次)中标候选人公示。石家庄

11月3日,榆林零碳产业园氢能(制氢)示范项目加氢装置设备采购(二标段——中低压瓶组、低压瓶组二次)中标候选人公示。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报价126.5万元)、浙江蓝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入围。

从项目性质看,这只是一次中低压与低压瓶组设备招标,难以直接比较技术高下。但巧合的是,入围的三家企业,正是国内储氢瓶领域的中坚力量。它们代表了中国储氢装备从III型到IV型技术路线的核心阵容,也折射出行业正在形成的多元竞争格局。

1 安瑞科:III型储氢瓶领跑者

作为中集集团旗下气体装备核心企业,石家庄安瑞科的产品线覆盖III型、IV型储氢瓶及智能化管理系统。其III型储氢瓶是市场拳头产品——国内首个450L超大容积车载III型储氢瓶正出自该公司,采用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与先进缠绕工艺,显著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与运输效率。

当前,国内车载储氢仍以III型瓶为主流,安瑞科正通过优化客户结构与优质订单稳固市场地位,并逐步向IV型技术延伸。

2 蓝能氢能:IV型技术先行者

浙江蓝能专注高压气态储氢,凭借碳纤维缠绕工艺和轻量化设计,在储氢密度与安全性上实现突破。早在2022年,公司自主研发的90MPa储氢瓶(设计压力99MPa)填补了国内空白。

其国际化布局更为引人注目——与法国彼欧集团合资成立“彼欧蓝能”,推出全球首款70MPa IV型储氢瓶,已应用于氢能智轨系统,实现245公里续航与10分钟快速加氢。2024年,蓝能与中车智行合作,为国内首辆智能氢轨提供IV型储氢系统,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商业化加速落地。

3 中材科技:量产与国产化双支撑

背靠中国建材集团,中材科技(苏州)在复合材料高压容器和氢能储运装备领域深耕多年。其车载压缩天然气气瓶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首,重卡车型占有率一度超过90%,为其切入氢能赛道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储氢瓶产品覆盖35MPa至70MPa压力范围,适用于公交、物流车及重卡等多场景应用。年产能达10万只(其中IV型瓶3万只),具备大规模供货能力。

此次项目开标难定“技术高下”,但三家企业的入围恰好勾勒出中国储氢装备技术谱系:

● 安瑞科深耕成熟III型瓶赛道,以大容积产品抢占车载市场;

● 蓝能凭高压与IV型技术打开多元应用场景;

● 中材科技依托规模化产能与国产化突破夯实产业根基。

业内人士指出,车载储氢瓶尤其是高压气体储氢装备寿命极长——可相当于6台车的使用周期。当前部分企业正寻求法规优化,以释放成本空间、加快市场推广。

随着氢能在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渗透加速,储氢瓶作为关键装备,其技术迭代与产业竞争将愈加激烈,中国储氢技术正从“跟跑”向“并跑”、再迈向“领跑”。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山东省能源局公布“十四五”氢能成绩!推广氢车超2000辆,建成加氢站38座
阅读下文 >> 预算1780万元!四川采购2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news/show-738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