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8-23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整理 浏览数:2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7月获批、签约、开工、投产的氢能项目共计7个,详情如下:获批7月3日,从内蒙古能源局获悉,国内首条跨省长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7月获批、签约、开工、投产的氢能项目共计7个,详情如下:
获批
7月3日,从内蒙古能源局获悉,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管道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示范工程内蒙古段正式获批。该管道是推动绿氢规模化输送、探索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商业运营模式的国家级试验示范项目,也是内蒙古绿氢输送管网先期实施的重点绿氢外送项目,由中石化新星(内蒙古)西氢东送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降低绿氢运输成本,进一步促进绿氢消纳,助力内蒙古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建设,对推动内蒙古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地区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月4日,云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信息显示,禄丰市新能源发电制氢合成甲醇一体化项目备案获批。据悉,该项目单位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禄丰市新能源发电制氢合成甲醇一体化项目计划整合若干新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85万千瓦。项目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绿电)产生的电力,在禄丰市勤丰化工园区建设制氢与甲醇合成设施,实现年产氢气2万吨、甲醇10万吨的目标。
7月21日,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部分)、中广核科尔沁右翼前旗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制氢站部分)获备案,项目总投资合计189712.27万元。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部分)建设地点在乌海市--海南区--乌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总投资33432.27万元,项目单位为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本期规模建设为32000Nm³/h的制氢厂,主要包括:20台1200Nm³/h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和8台1000Nm³/h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及其配套的气液分离和氢气纯化装置,产品氢气纯度99.999%。
中广核科尔沁右翼前旗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制氢站部分)建设地点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总投资156280万元,项目单位为中广核(兴安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项目场址位于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用地面积约500亩,项目选用制氢能力约11.2万标立方米/小时电解槽,可实现年制氢量为5.56万吨。建设制氢站一座,制氢能力为5.56万吨/年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签约
7月,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先后与深圳市好风光氢能科技公司、浙江阳明电力建设公司和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公司座谈并签署了2GW风光氢醇一体化、年产8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开工
7月25日,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 ——“基于地质条件的大规模储氢关键技术及试验验证”项目由中盐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钢集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开展。此次开工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由中盐集团承担,规划新建2组盐穴,形成2口注采氢井和2口注排卤井,作为大规模地质储氢试验验证的工程载体,开展循环储释氢性能试验。项目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穴储氢全套技术体系,为盐穴储氢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奠定基础,最终促成盐穴储氢的规模化产业应用。
投产
7月,全国首个港口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投用,为山东港口加速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全国港口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据了解,该项目依托港区4台6.7MW风电设备,建设一座500kg/12h加氢站,一座200Nm³/h电解水制氢站。加氢站日常可储备300kg压缩氢气,有效满足港区1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每日用氢需求。制氢站设有电解槽和分离纯化装置,年产绿氢90吨。
7月28日,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在津建设的氢能供应基地正式投产。法液空天津氢能供应基地坐落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工业区,总投达到1.45亿欧元。基地通过与渤化永利、大沽化工等企业合作,将他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氢气,提纯加工为高纯氢气,年产能达到3000吨,不仅可以为天津荣程钢铁、中石化等企业提供氢气。同时,还可以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0多家半导体加工企业,提供氢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news/show-676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