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头条聚焦   |  企业动态   |  产业政策   |  海外动态   |  会议报道   |  终端报道   |  项目信息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行业资讯 >会议报道 > IEC 61400-15风资源技术研讨会暨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呼和浩特顺利召开

IEC 61400-15风资源技术研讨会暨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呼和浩特顺利召开

2025-07-05 来源: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浏览数:4

会议概要7月3日,IEC 61400-15风资源技术研讨会暨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呼和浩特顺利召开。来自头部整机制造商、部件厂家、业主(国电

会议概要

7月3日,IEC 61400-15风资源技术研讨会暨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呼和浩特顺利召开。来自头部整机制造商、部件厂家、业主(国电投、华润电力、三峡、华能清能院、京能等)、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CQC、CCS、CGC、UL、TÜV等)、设计院所(水规院、华东院、西北院、广东院、山东院等)、高校及行业协会等50多家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参与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风标委”)主办,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瑞科同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全国风标委秘书长任君、副秘书长高辉、委员潘东浩共同主持会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祁和生出席会议。



领导致辞


全国风标委秘书长任君首先向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的背景下,风资源研究显得愈发重要,风资源评估贯穿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光为产业上游设备制造商提供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可靠运行的重要依据,还为产业下游业主方针对项目可行性及经济效益评估指明方向。同时,借助今天的会议启动IEC 61400-15-1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为我国风资源标准体系建立及相关标准研制提供思路。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祁和生在致辞中提到,在“双碳”目标关键期,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全球领先,但在沙戈荒大基地、深远海项目推进过程中,风资源评估精度不足、标准体系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此次会议围绕风资源技术研讨及IEC 61400-15-1国际标准转化,一方面,通过国际标准转化与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提升我国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标准与技术融合,推动风资源评估技术革新,带动全产业链升级,推动风电产业迈向 “零碳未来”。


专题技术报告分享  


技术报告分享环节,上海中认尚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风电部部长何中一围绕测风设备在风能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要求及评估技术展开分享,介绍了风参数测量中直接与间接测量方法及风参数与整机测试之间的关联。针对测风装置性能评价,结合IEC 61400-50测风系列国际标准介绍了分级校验、风洞校准及在线比对等性能评价流程。针对行业当前面临的复杂非平坦地形下测风装置适用性评估的困难等,提倡开展标准验证,提升标准技术内容科学性、适用性、合理性。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卢仁宝分享了公司在测风及微观选址方面的经验,介绍了公司风电项目管理流程,通过典型案例说明测

风塔代表性不足导致的风资源差异进而造成产能偏差。微观选址方面,公司已建立起评审体系,重点关注长期数据分析、机位排布规则、载荷安全性分析、50年一遇最大风速及湍流强度。特别强调复杂地形下湍流强度计算需考虑地形因素造成的修正系数,以保障评估准确性。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能与多场耦合研究所所长兼风资源方向专业总工  敖娟带来新技术新设备对风资源评估精准度提升探讨专题报告,针对三大场景:沙戈荒地区,通过卫星与雷达数据作为前期选址的数据支撑,结合环境特性优化机组设计提升安全性;复杂地形开发三维仿真技术修正激光雷达测风误差,提升机组适应性评估;深远海领域则采用虚拟测风技术,结合激光雷达和海上机组实测数据,合力解决海上风资源评估难题。最后提出随着机组大型化发展加快,目前的测风标准对于复杂地形、高塔大叶轮机组已显露出适用性不足的问题,国内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标准亟待更新,呼吁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推动风电行业发展。


北京瑞科同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军围绕风资源评估关键步骤与标准适配性问题进行探讨,介绍了风资源评估发展现状,强调精准测风是评估基础,并通过实际案例指出数据缺失或失真引发的投资损失。在技术层面剖析了复杂地形下风流场模型的局限性,提出需结合我国实际地形情况对国际标准IEC 61400-15进行延伸,并呼吁加强设计院与整机厂商协作,设计院应提升湍流强度等关键参数认知,整机厂需提前介入微观选址以优化安全性。倡议通过产研合作完善风电评估标准体系,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资源规划处处长田子婵分享了新形势下风能资源评估标准的思考。她指出,“十四五”以来,风电行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24年1-5月新增装机近5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已实现沿海11省份全覆盖。面对行业快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她强调需要以标准为抓手带动技术进步。通过梳理现有风资源相关标准体系,建议补充完善标准内容,特别是将沙戈荒、深远海等多元开发场景纳入评估体系,并探索利用多元数据融合及老旧风场机组观测数据等创新方法,以更好地支撑行业的精细化发展。


大连运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新贺结合定场址设计关键风参评估进行探讨,介绍了场址适应性输入关键风参数,剖析了极端复杂微地形下的技术瓶颈与标准适配挑战。针对IEC 61400-15-1国际标准中关键技术条款进行解读,并提出开展多技术融合测风代表性研究,全生命周期风资源质量闭环管理及风流模型算法研究,最后呼吁业界同仁共同努力,构建风资源标准化体系,助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付德义围绕特定场址条件下风电机组载荷适应性评估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汇报。对特定场址条件下风电机组载荷适应性评估的必要性、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考虑特定场址环境条件,运用仿真手段,建立了风速及其分布、空气密度、湍流强度、入流角度、风切变等特定环境条件与风电机组整机极限和疲劳载荷之间的关联关系,结合DNN、BP、LSTM等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多参量输入环境条件与风电机组极限和疲劳载荷的耦合关联代理模型,实现了对特定场址条件下风电机组载荷适应性的精确评估与复核。在汇报与展望环节,就特定场址条件下风电机组载荷适应性评估过程中,波浪、海流、大幅气流畸变、大气稳定性、极端入流角与风切变等复杂环境条件耦合、多维湍流强度及其模型表征等问题与参会专家代表进行了充分沟通和讨论。


交流研讨  

围绕7项技术报告,与会专家还就测风塔垂直度、载荷对项目经济性影响、载荷适应性评估及海上测风时采用不同方式之间数据差异等问题展开交流。




国家标准启动会



标准启动会环节,项目负责人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风资源研发工程师潘航平围绕标准编制目的意义,编制计划和标准主要内容介绍了《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场址适应性输入条件》标准起草情况,与会专家对照IEC 61400-15-1原文内容,对转化标准框架结构进行完善,对核心技术条款翻译准确性进行校对,确保标准内容的严谨性。


会议总结 / SUMMERY

通过本次会议,围绕测风、风资源评估、微观选址及场址适应性分析等不同侧重点展开分享,共同剖析当前风资源领域的技术瓶颈与标准配套问题。同时启动IEC 61400-15-1转化工作,通过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突破技术壁垒,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出海”。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126套电解槽!华电达茂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获批!
阅读下文 >> 四川省再次发文 力推氢能产业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2fc.net/news/show-636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行业资讯